The Harvesters,Brueghel,1565 Pre-Romantic Ideal landscape, without sublime terrors
遊蹤圖考-《紐倫堡紀事報》(The Nuremberg Chronicles) 非關再現:如畫之境中的有問題景觀
Non-Representation:The problematic landscape-making in Picturesque Practices
主講 :高千惠
「何謂風景畫?」是很多有關風景主題或議題的展覽之提述。它涉及意象與環境空間、人文與現實空間,因此有了許多不同的文化詮釋意義。是故,風景藝術的出現,其精神地圖的意義大於現實地景再現。
無論是圖製、繪畫、攝影、影錄裝置,藝術裡的風物景觀,都不旨於再現視覺所見的現實景物。在尋找他方下,追求「如畫境」、「如異域」、「如世外」、「如寓言」等人間風景時,藝術家觀看與再製了許多「有問題」的景觀。因為「有問題」,這些景觀透過線條、色彩、構圖、物件、人物、空間敘事的異位,呈現的不再是再現性的視覺檔案,而是具有揭示性的藝術視界。也因為「有問題」,藝術家們讓風景說話,有了「畫外之話」與「話外之畫」。
透過地域性的風景藝術,圖境中的「虛無的懷舊情結」( Nostalgia Complex of Nihilism)「尋找他方」(Looking Elsewhere) 、「遊蹤圖考」(Horizons Already Here) 、「如畫的存有」(Picturesque Ontologies) 、「例外的現地描繪」(Exceptional Field Sketching) 等行動背後,多蘊生著「在地性」視覺景觀建構的問題意識,以及「有問題」的本土性與時代性。這些「在地性」的形成,雖是從現實地理與人文景觀中取材,但卻多有脫離現實的情景。「風景藝術」之能成為一個表現類型,並不斷擴充其界定的疆域,即在於「風景」這藝術類型的出現,本質上便是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問題,而不是風景本身的景象問題。